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健康提醒 | 暴雨过后,疾病多发!这些问题需要注意→

时间:2023-08-15 12:14:23     来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服务号

街道变成河流、河水漫过堤坝、汽车被冲走,人们蹚水也难以前行……这场特大暴雨洪灾的每一刻都牵动着我们,痛心的同时,也想提醒大家,暴雨虽停,经历过暴雨浸泡甚至洪涝伤害的朋友们更要保护好自己。

暴雨过后,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相关资料图)

警惕失温风险

日夜奋战在救灾抢险一线的官兵、救援队队员,尤其是自愿奔赴而来的志愿者们,向你们致敬!请一定保护好自身安全,提前补充足够的热量,特别是在较深的低温区域,一定注意保暖,警惕失温风险。

如果不小心深陷水中,没办法尽快上岸,要尽可能减少浸泡在水中的身体部分。

一旦获得机会上岸,应尽快补充高热量食物,帮助身体回温,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鞋袜,积极对核心部位比如躯干部保暖。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生失温情况,表面回温后表皮毛细血管扩张导致血液中的毒素回流至身体核心,会发生不可逆的重要脏器损害甚至心跳骤停,因此应当立即送医。更不要对失温或冻伤的部位用力搓揉、摩擦,很容易因机械用力造成受伤部位的二次损伤。

警惕皮肤过敏和感染

蹚水出行后,腿、脚甚至更多的皮肤经过雨水浸泡,很多积水中混杂了地面、地下管道中的各种污物,即使是微小的皮肤破口,都给积水中大量的细菌、真菌、病毒趁虚而入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也是为什么蹚水后发生丹毒、足癣等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原因。

预防皮肤溃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抗洪值守人员下水工作时要设法穿长筒靴,最好能固定休息周期,比如每1-2小时能够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工作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下水。有脚部皮肤病者应少下水。如果皮肤出现红斑、水泡、瘙痒等症状,尤其是本身就有足癣或其他皮肤疾病的患者,请及时就医。

警惕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大量污染物暴露,人体一旦进食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还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伤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由于蚊、蜱、等病媒生物活跃,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虫媒传染病也在貌似平静中“蠢蠢欲动”;洪水泛滥期间,鼠类栖息地被淹没,鼠类这种被动的向人类居住地迁移,增加了和家鼠等不同鼠类种群的接触机会,更增加了与人体接触的机会,人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鼠疫等鼠传染疾病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但是我们不必恐慌,这些疾病是可防可控的:

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多饮用白开水;盛水容器定期清洗消毒;对临时的饮用井水、缸水、河水等,一定要进行消毒;饮用水消毒剂(漂精片、消毒泡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存放(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需要注意那些被污水泡过的、没开封的瓶装水一样应按照污染水源对待。

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不吃腐败变质的蔬果和发霉变质的米面,不吃剩饭剩菜,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用雨水或被雨水污染的水清洗蔬果,如果暂时不能保证新鲜的食材供应,建议使用合格的包装食品。

不适及时就医

照顾好自己,关注好家人和自己的身体状态,关注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也许暂时颠覆,我们积极的心理状态却要保持住,尽量调整良好的生活规律,一旦身体出现不适,要尽快寻求医生的帮助,如果确实感染了传染性疾病,也不要恐慌、害怕,请遵从医嘱,配合治疗。

供稿 | 急诊科 曹娟 编辑&责编 | 公共关系部 王闰月

标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