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环球速递!转变学习方式,提升综合素养,适应新高考

时间:2023-06-06 19:04:30     来源:光明日报


【资料图】

随着新高考和统编教材的实施、推进,使用新课标卷的省份越来越多,包括一些“老高考”模式省份。新时代高考改革有三个转变: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新课标卷最能体现这些转变,它更注重基础性,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让套路限行、让刷题失效”。这是否意味着高考题型的不断创新和难度的进一步提升呢?

因为有超大影响力、超高利害性,高考必然保持相对稳定,合理控制难度,追求稳中有新有变。由于将更加突出基础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两端”考查,有些题目会非常基础化、常规化,这是“考教衔接”、服务“双减”的需要;有些题目更灵活创新,呈现情境化、综合性特点,以突出素养考查,利于人才选拔。加大综合能力考查与题目难度有一定的相关度,但高考题难度会基于课程标准要求与录取情况等因素而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不可能过度加大。不过,“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注重融会贯通等,必然会让一些考生感觉难度增大,毕竟题目难度是一个具有相对性、具体性的概念。而日常学习得法,注重夯实基础、融会贯通,能够学以致用、综合素养高的同学,可能感觉题目比以往更容易。

未来学生应该如何提升综合素养,以适应高考改革呢?从日常学习方面看,要转变学习方式,改变“讲——听——记——练”的学习模式。核心素养是学生个体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素养的形成一般有两次“飞跃”过程,即从旧知到新知,从新知到未知。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更在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即在此过程中“创造”知识,运用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关键能力,进而提高综合素养。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ChatGPT等人工智能应用的横空出世提醒我们,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实践性学习过程中形成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立足素养提升的学习首先要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按照教材的“学习提示”或单元引导、单元学习任务来自主学习,学在教师指导之前,培养自学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高质量完成活动任务,在活动中培养关键能力,形成学科素养,同时学会沟通、合作、探究。注重课本知识尤其是必备知识的扎实掌握和融会贯通,通过学习一堂课学通一类课,通过做一道题学通一类题……

新课标和新教材倡导情境化教学,以建立起知识与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实践间的关联。教学中,教师会设计基于基本知识、一般能力水平的简单情境活动,或调动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应对复杂问题的复杂情境任务活动。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认真完成,不能被动等待结论,或应付了事,使活动质量实质性降低。要在课堂内外努力拓宽知识面,多动手实践,提高跨学科思维能力,以便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全面分析、探索解决。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前沿动态,更需要在所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关联,以求学以致用。

一节课或一课、一章节学完,我们应该及时回顾、反思、盘点:通过课堂内外各种活动,我们获得了哪些必备知识,锻炼或提高了哪些能力,自己有哪些变化和提升,教师设计情境任务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能把这些“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那么每节课、每一天我们都将不知不觉地产生量变,必然会发生积极的质变。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作业,诸如基础巩固型、提升型、拓展型或活动型、阅读型等等,都要认真提高作业质量,让作业真正发挥最大作用。

当然,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具体的学习方法。以高中语文学习为例,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充分拓展学习的路径,力争做到日常生活语文化,语文学习生活化。加强课外系统化阅读,以丰富的自主化阅读来浸润提升,拓展知识面和思维深度,培养思考力和判断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

科学智慧备考是立足学科特点的备考,应围绕学科知识、关键能力,训练学科思维习惯,提升学科素养。在梳理每一章节、每一板块核心知识、必备知识并使之清晰化、体系化、结构化的基础上,进行高质量的综合性、情境化训练。以典型、难度适中的试题来科学训练,针对做过或做错的题目,做到做题思源,由一道题上升到一类题,进而做题思变,通过变化问法、情境、角度等思考该如何应对。这样做是着眼于学习本质的复习,是指向综合素养提升的复习,更能提高学习质量。

(作者:陈维贤,系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十四五”国培计划入库专家、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