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资料图片)
网络贷款(网贷)、直播带货(网带)真的会被这届3·15晚会上的重点“关照”吗?
还有几个小时,我们就知道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3·15”晚会将于3月15日晚8点在央视财经频道、央视财经客户端、央广经济之声同步现场直播.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3·15”晚会的主题是:提振消费 从心开始。
此处,还要结合今年3·15(非3·15晚会)的主题:2021年3月15日是第39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广泛征集消费者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
谁将在今年的3·15晚会上瑟瑟发抖呢?
对此,《时代周报》记者陈婷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将安全二字提到主题之中,其意义不仅仅是过去的食品安全等垂直类,而是整个消费安全。
其概念也就从假冒伪劣等过去的安全隐患,升维到消费安全可能涉及的金融安全,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信贷风险上来。
这将极有可能是今年3·15晚会上被着重点名的领域。
随着互联网业态的逐步丰富,消费者的消费安全也开始面临来自互联网的“看不见的威胁”。
仅从互联网领域而言,金融科技下的互联网金融、信贷风险正在加大,这也是推动数字人民币问世的缘起。
此外,信息技术下个人隐私和相关信息的泄露风险,也在加大。
特别是诸如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个人信息特别是消费信息上进行大数据分析,也对个人的消费安全乃至隐私保护带来了许多新闻体。
同时,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的崛起也在加大普通消费者的维权难度。
此类新业态,严格来说都是泛电商领域,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中,主播和团购的组织者本身扮演的是一个第三方、中间商的角色,他们对消费者权益认知的淡漠以及货物来源的审核机制欠缺等问题,加上线上交易这一形态所带来的维权难度,都让这些业态在红火之余,问题多多。
面对新业态的冲击,还是要有关部门建立一个畅通的监管和维权渠道,将新业态纳入到监管范畴中,用机制的力量来确保消费者权益的保障,而不是靠单个消费者的投诉或发帖来解决单个问题。
不过,面对一些声音认为“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消费者的权益更容易受到侵犯”,书乐还是要说:
技术发展必然是双刃剑,一些考虑不全或未考虑到的场景,随着技术应用,也就出现了一些消费者权益保障上的漏洞。
最典型的如人脸识别,其初衷确实是在支付、生活场景中提供更便捷的通道,但在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违规收集、超范围收集和可能的信息泄露等问题。
但技术的升维是个必然趋势,不能单方面怕侵犯权益而阻拦技术的迭代,而是随着技术迭代、提前找到漏洞、及时发现和封堵漏洞,随时遏制漏洞,这才是这个时代中需要消费者、技术运营研发者和有关部门一起协力完成的任务。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